DSC03619 - 複製

前言

這篇文章登在去年[飲食生活誌] (Lucky Peach中文版).
"水"這個主題是近年我非常關切的主題,
可惜的是, 它不被認為在"美食"的範圍裡,
在經濟的討論中, 又往往被忽略.
水, 一個平凡得太容易被遺忘的東西了,
有時不妨從其他的角度來談談.


有一年去九寨溝玩。山影,水光,湖畔的樹木花草五彩繽紛,沉在水底的枯枝像被凝凍在歲月裡的巨大琥珀,景色美得不真實。

九寨溝路線規畫得相當好,很多沿著小溪的木棧小道,曲徑探幽,清澈明亮的水在腳邊潺潺而過。純淨的水,無論是海水湖水還是河水,我總是有股想去撩撥的衝動。不都說山上水質純淨,味道一定甘醇好喝?

我忍不住用隨身水瓶舀了些來喝。清透冰涼,或許太冰了(山上雪融化的),實在喝不出是否甘醇,但是心裡是很高興嘗到這裡的水。

結果我拉了近一星期的肚子。本以為是感染了病毒,仔細回想,是那水惹的禍。我不知道礦物質含量過多的水人體器官無法處理,造成腸胃的罷工。看似純淨無瑕的水,其實未必適合人體。

水,大自然的一部分,處處都有,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到了今日,成了商業戰爭的武器資源,甚至無形跨國資本主義的殖民手段。

曾經看過一個記錄片報導:北非某落後地區以地下水源豐沛純淨出名,人人皆可引水入戶取用。後來全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N聞名而來,向小鎮政府購買水源經營權,製造瓶裝水販售,並允諾繳納高額稅金。於是N公司投資設備,設淨水廠,製瓶廠,包裝運輸廠... 等。

很快地,這裡的瓶裝水運銷製北非鄰近國家販售,但是當地居民開始發現地層開始下陷,地表汙染物逐漸滲入表層水,居民再也無法飲用取自表層的井水,必須掏錢買瓶裝水。

幾年之後,水源枯竭,跨國企業撤離,而汙染仍在,此後原本生活條件就落後的該地居民只能繼續花錢靠瓶裝水過生活 - 買同一家跨國企業在其他地方生產運來這裡販賣的瓶裝水。

故事說起來淒惻悲涼,背後是資本主義的殘酷,跨國企業的無情,以及數百萬人的苦難。

同一個報導裡還有另一個類似的故事,結局卻截然不同。北美某地區小鎮向來以豐沛水源聞名,地方政府也允許住家可以自行引水取用。某食品國際公司聞風而來,希望跟地方政府購買採水權。地方政府不同意,該公司於是在當地設公司戶籍,因為法令沒有限定用戶可以取用多少水,於是只能任由該公司隨意取用,裝瓶銷售。於是隆隆的卡車噪音,製造水瓶的汙染,開始在當地發生。而過度的取用水源也造成當地水象的改變。

但是當地居民不死心,一再地動員宣導,終於讓地方議會修改法令,逼使該國際公司暫停其掠取水資源的行為。在我看這個報導之際,這個抗爭仍在法令階段,尚未完全定案,當地居民贏得初步盛力,但是國際公司動員龐大的財力與律師團,向上一層爭取中央政府裁決,因此勝敗還在未定之天。

這兩個故事裡至少有兩個教訓:1. 當一個沒有遠見的政府不願意花錢在公共建設(安置衛生安全的輸水管道),而只看到眼前短暫的稅收,竭澤而漁的結果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土地都是輸家,資本家則賺了錢落跑,再去找其它的犧牲者。很不幸的是,這種事總是發生在公共設施較落後的地區國家。2. 當一個地方政策是透明的,公民意識是清醒,公權力是捍衛全民福祉的,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未必會輸。

在法國,超市裡可以買到兩種瓶裝水:一種是礦泉水eau minérale,一種是泉水eau de source(和台灣一樣,也有蒸餾水,極少見,多半是辦公室醫院裡的大桶裝)。礦泉水也是泉水的一種,但是要能標上礦泉水字樣,該水源必須經過國家醫學協會Académie nationale de médecine認定,該水含有某些對人體特殊益處的礦物質或微量元素。

平均每一瓶水要300公里的運輸 - 也就是同等距離該耗費的汽油和CO2,以及製造塑膠瓶,塑膠瓶的回收與處理(如果沒有被遺棄在大自然中成為汙染物,需要數百年時間去分解的話)。而根據法國雜誌UFC-Que Choisir的估計"自來水價格比瓶裝水便宜130倍,而對溫室效應的影響只有瓶裝水的千分之一"。

如果有人質疑自來水載運輸過程中很容易遭到汙染,瓶裝水其實並沒有比較"衛生"。同樣來自UFC-Que Choisir的抽樣檢驗,瓶裝水被檢出微量的硝酸,荷爾蒙,雖不致於危害人體,卻是對水源的汙染提出警訊。

警訊來自一個事實:人類發明越來越多的化學藥物(肥料,殺蟲劑,激素... ),使用在養殖動物植物等範圍裡,這些藥物經過交叉使用混用,情形日趨複雜,法令根本無法趕得及立法修訂,而檢測的項目更是始終遠遠落後在藥物發明使用的速度和數量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ldlife Fund)在2011年提出對法國水源檢測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對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檢測上有三個嚴重的缺失:1. 水中毒性物質的檢測項目不足;2. 對化學微汙染物界定不適用;3. 檢驗分析的方式不足以代表地表水源與地下水源的真實狀態。

每年法國政府檢驗的水樣本多達31萬個,檢驗項目超過8百萬項,多達80萬公里的水資源河流受到保護與管控,但是顯然還是不夠。

而原本期望因有機種植的面積擴大,減少汙染的程度,也因為有機種植的擴展並沒有預期那麼快,面積那麼大(不到3.5%的種植面積)。

我小時候沒有瓶裝水,家裡總是用水壺燒水,放涼待飲。彰化老家現在還是這樣。不知從何時時開始,整個社會變得只喝瓶裝水。我沒看過關於水源檢測的資料報導,也沒看過寶特瓶的回收與製造的汙染,運送時排放的CO2的資料。我只看到製造廠商告訴我們每天要喝1.5公升的水對健康有好處。

法國關於水的資訊,能不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未經同意,請勿轉貼轉載文字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urgog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