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 -fruits rouges avec compote rhubarbe.JPG
(昨天在巴黎Petrossian的午餐甜點:紅色水果,檸檬冰沙與大黃果泥。與本文主題無關,完全是為了版面好看。)


法國世界報最近登了一張照片:一群七八歲的中國小孩正在做游泳前的暖身運動,拍照地點是杭州。圖片的主題不是運動,是肥胖。新一代的孩子過度肥胖,地球人正在變胖。

這是最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關於肥胖為議題的國際研討會主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5年全球成人過度肥胖者有16億人,預計2015達23億人,2030年更達33億,而80%的肥胖者是生活在開發中國家。南美,北非,印度,中國,這些仍有飢餓,仍有營養不足問題的開發中國家。一個矛盾而奇怪的現象,不是嗎?這篇報導裡的分析也值得我們對台灣孩童過度肥胖現象的探究。

在這份報告中以兩個國家為案例:墨西哥,兒童過度肥胖問題嚴重程度僅次於美國的地區,導致糖尿病成為死亡原因排名第二,僅次於高血壓。而在中國大陸,體重過重者幾乎佔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從過去的數據演變來看,中國大陸今日肥胖過度者近三億人,比1992年相比增加了97%,其速度相當驚人。這個現象在都市區域最明顯,在一個8000個兒童的採樣調查中,1996至2006這十年間,中國肥胖兒童的增加比例是156%。

肥胖問題要直到1997年才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列為疾病的一種,在這之前,過度肥胖一直被認為是已開發的富有國家才有的問題,例如北美加拿大美國等。雖然在開發中國家也有同樣的觀察,但是專家們始終都不敢提出警告,原因是這些開發中國家同時都還有嚴重的飢餓,糧食不足或是營養不足的問題。

2001年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首次發佈全球體重過重的人口總數超過過瘦者總數,同時因肥胖引起的病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也在開發中國家呈現急遽成長的現象。而這些疾病將在未來對民眾的健康和整個社會醫療體系造成龐大的支出與財政負擔,而不論是歐美已開發國家或是中印等開發中國家都同樣:問題嚴重。

專家們對這個現象如何解釋?主因有兩點:一是因都會生活而大量減少的身體活動量所造成的,電腦電視撘車等靜態活動取代走路騎單車等過去的戶外體能勞動。二是,飲食型態的劇烈改變。超市量販店的方便性讓民眾以過甜過鹹過油的工業食品取代新鮮蔬果,還有,大量的外食速食取代較健康的家庭烹煮調理食物。

因此當這些國家的人口生活型態越都市化,體重過重的情形就越嚴重。有人稱之為:進食越多"現代化"食品的地方,肥胖問題就越嚴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人們在攝取熱量和消耗熱量之間的失衡所造成的。

當然,許多地區對肥胖的演化則來自另一個讓人驚訝的觀察:父母親曾經歷過貧窮飢餓的年代,在養育小孩時有一種補償心理,因此形成(曾經)營養不足的父母往往更容易養出過度肥胖的小孩。

同樣的觀察也出現在整體的國家或社會的民眾:經歷過糧食不足的人民,進入社會經濟狀況好轉後,是最容易出現肥胖和糖尿病兒童的地區。東南亞,南美,北非部分曾經歷過飢荒或是嚴重糧食匱乏的地區,現在因經濟好轉,因體重過重轉變成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富有的西方國家了。甚至,因為同樣的原因,肥胖在某些地區被視為高層收入的富有象徵。

和歐美西方國家肥胖的主要原因幾乎是一樣的:不是吃得太好,而是習慣不佳與吃得不均衡。但是歐美國家過度肥胖的人群集中在生活水準和收入較低的社會階層,這一點和開發中國家集中在新興富裕的社會階層的現象正好相反。

這個現象被稱為"肥胖全球化"。

讀完這份報導和解析之後,我不禁也想著:台灣這幾年孩童的肥胖問題也不斷被提起,我們又是如何去解析詮釋呢?台灣也經歷過生活窮困物質匱乏的年代,也曾有過以肥胖為富有象徵的思想,台灣社會越來越都會化,工業食品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飲食習性也越來外食化。生活水準越高的階層家庭也較重視孩童飲食品質,反之,較中下階層的也較不重視。從這一點切入,台灣像個開發中國家又像個已開發國家,我們似乎什麼原因都有一點,也似乎沒有一個或兩個原因是可以真正完全解釋的。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只有生活品質,知識水準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才會意識到下一代孩童的肥胖問題,才會思索如何解決。


(未經同意, 請勿轉貼轉載文章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urgog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