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新家.

首先當然是整理東西,該丟的,該保留的,該歸類的,該消費消耗掉的。積累下來的物什雜物,某種程度是過去幾年的生活記憶,不少則是未清的垃圾廢物,睹物思人(情),情緒難免起伏。不過,我很快地被自己幾年囤積下來的龐大家當給嚇到了:我隻身一人,需要這麼多東西嗎?數十件襯衫T恤,十來件牛仔褲休閒褲,好幾打襪子內衣,好幾套睡袍,十幾條浴巾,以及一櫃子的鞋子。

清完衣櫃櫥櫃,轉戰廚房儲物櫃冰箱。冷凍庫裡的庫存多年的春捲皮、多年未拆封的蝦皮、一小袋咖啡粉、一盒購買日期已經從記憶中消失的冰淇淋,還有其它零星的冷凍栗子香菇銀魚高湯… 儲物櫃裡有各式各樣的麵條,米,茶葉,香料,調味料,橄欖油醋,罐頭餅乾糖果巧克力… 算了算,光是鹽,世界各地的海鹽岩鹽礦鹽地下鹽雪花鹽火山鹽就有十來種!

還有,果醬最多。我經常旅行,不知為何,特別愛買各地果醬,其實吃得並不多,偏又喜新厭舊,遇上一罐不合口味的,塞進冰箱,幾年不見天日。於是,冰箱裡有好幾罐開瓶的,櫃子裡沒開的積得像雜貨舖。

我想起彰化老家,巴黎的情況似乎只是把彰化的積存方式原本複製罷了。

彰化老家四樓有一間儲藏室,差不多從地上積到天花板,最深最裡到底存放了什麼,已經沒人記得,都是積了幾十年的東西了,誰也懶得再去積厚塵灰中去翻找那些箱子盒子都依舊完整未拆封的”垃圾”。

但是不用翻找也知道這間儲藏室裡肯定有成百上千的某合作社送的週年慶碗盤茶杯組,某銀行送的保溫壺熱水瓶,縣市政府送的重陽節烤箱暖爐電磁爐,還有數不清的來歷不明的香皂毛巾筆座匾牌書架紙鎮鋼筆文具組鑰匙圈… 幾十年來沒人動過。

和幾個朋友聊到這個,大家都有同樣的經驗和習性,折扣商品,廉價好康,免費贈品,兌換禮品… 多數是不佔可惜的便宜,是不拿白不拿的贈品,或是符合社會禮儀社交的禮品。其中絕大多數是雞肋型的長物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於是幾乎所有人家家裡都積了不少。我有時在想,如果將每戶人家多年不用的原子筆鎖匙圈保溫杯馬克杯香皂… 都拿出來,恐怕是一座難以想像的大山。

雖說都是些不大會壞的東西,但是沒用的就是廢物,就是浪費。浪費囤積的空間,浪費生產製造的能源,浪費社會資源。

我們文化裡的勤儉美德從祖父母一代的愛物惜物,變成我們這一代的囤藏堆積。我們的消費習性從為需要而購買,到為慾望而購買,到現在,有不少人是為購買而購買。一件大衣外套一雙鞋一款皮包買回家後卻束之高閣不用的人,所在多有。我們為了慾望而生存,終而被慾望支配。

這種心態其實也反映在飲食習慣上。我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可以知道那些”299吃到飽”的館子和自助餐,每天有多少份量最後是倒掉變成垃圾或廚餘的,但是光看餐桌上吃不完的(無論是難吃還是拿太多)最終被撤掉收走的就很驚人了。這種無限消費的餐飲型態,通常品質不會太好,被廢棄掉的比被實質消費掉的多很多,許多時候多點一道菜多拿一盤,只是因為”反正是一樣的錢”。

和朋友上餐廳吃飯,經常聽到”不要客氣, 多點一點才夠吃”的話,其實背後隱藏的是一個社交場合的面子問題:請客東西不夠吃是件丟人的事。我有時在家裡請朋友吃飯,說好每個人帶一點東西,結果總是所有的人都吃得飽漲難受,而且剩留一大堆面臨丟掉命運的食物。

我們這個時代經常碰到的是吃太飽,而不是吃不飽。

很明顯的,我們處在一個什麼都過剩過多,什麼都氾濫的時代。感謝老天,這表示台灣是個物資不虞匱乏的社會,但是量的過多往往也代表質的膚淺。關於囤積或是貪便宜拿贈品,也許可以從很多學者的移民理論去解釋,認為台灣是移民社會所以對物質的匱乏有著深層意識的危機感。解釋值得深思,但是我們對物質的需求,對飲食的態度,在教育上是否有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就在最近,所有的人,不只有台灣,都感受到物價原料上漲的壓力,一些國家甚至出現暴動。原油價格幾乎每天在各地市場上創新高,歐洲北美國家在短短的數個月時間,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研究,尋找用穀類或植物生產的有機燃料來代替石油,於是造成糧食供應失調,物價大漲。可是當生產一公斤的玉米需要1500公升的水澆灌,對於越來越珍貴的水源,這樣的耗費已經變得離奇而詭異了。

最近法國媒體經常出現一則廣告:回收12支塑膠瓶 = 減少一公斤的CO2。法國實施的垃圾分類政策始終是歐盟國裡績效最糟的國家之一,即使像巴黎這樣的首府,都還沒有廚餘回收系統,連一般垃圾分類都弄得粗糙曖昧,七零八落,這樣的廣告依舊停留在教育民眾做垃圾分類。

分類回收固然重要,但是溫室效應、氣候暖化、能源昂貴、糧食短缺等因素,讓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不僅要懂得如何資源回收利用的關鍵時代,也到了要懂得如何不浪費多餘的資源能源。而這些,很難單靠政府國家的大政策大法令執行,其實更需要每個微小的世界公民的責任意識,由下而上的推動。

金錢與物質到了某種程度之後,就失去其意義。消費一件多餘的東西,背後是消費更多的能源材料,製造更多的CO2更多的溫室效應。在消費上,懂得適可而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公民責任。你我都有責任不去浪費一分電源一份原料,不管你有錢與否,而物價高昂或許正是一個轉機,讓我們重新思考對物質的態度與消費的習性。

你也許要從經濟理論來告訴我,沒有消費沒有需求,也就沒有經濟沒有生產,沒有成長沒有創新。但是任何社會學家都會告訴你,創造更好的生活的條件是品質,不是數量。

不論食衣住行,是該放棄從量,改從質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消費習慣的時候了。

圖片: 這是站長從家裡陽台上拍的, 知道台灣正逢颱風, 看不到月亮, 貼出來跟大家分享巴黎中秋.

(未經同意, 請勿轉貼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urgog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