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超市買東西。

拿一個塑膠袋買幾根節瓜,拿一個裝蘋果,再拿一個放橘子。如果是一顆檸檬可以不必放塑膠袋。跟台灣許多超市一樣,每一種裝在塑膠袋裡的蔬果要拿去秤重貼價格。走到魚攤看到鮪魚正在特價,漂亮新鮮,半透明的魚肉像紅寶石般深邃晶亮,分外誘人。上面標示是印度洋捕來的,換句話,不是養殖的,我猶豫了一下。我不是寫過關於海洋漁獲減少盡量少吃野生海魚的文章嗎?掙扎了幾分鐘後,還是買了一塊,服務人員裝在錫箔紙袋裡。我對著錫箔紙袋多看了兩眼。

繞了個彎,去找開心果,有一個牌子的開心果我特別喜歡,可是只有125g小包裝,從架上拿起一小袋心裡嘀咕了一下:為什麼沒有大包裝家庭號的?

回到家後,泡了杯茶,打開一袋剛買的餅乾,發現一盒餅乾裡竟然還分成兩個錫箔小包裝 – 完全沒必要。記住它,下次別買了。我從保溫瓶中倒出熱水泡茶。

我很久不買瓶裝水了,改用濾淨器。其實法國的自來水是可以生飲的,濾淨器是想除去有時過重的氯味。每天早上燒一大壺熱水放在保溫瓶裡,一整天都可以拿來泡茶喝,不必再燒水,也不用電子保溫熱水瓶24小時的電量去維持它的熱度,而老實說,保溫瓶裡的水溫會慢慢降溫,80度90度通常拿來泡茶正好。後來發現,過去每天泡兩次咖啡兩次茶要燒四次水,除了泡咖啡還是得現煮熱水外,現在一天只燒一兩次水,但是日子並沒有更不好過。

我本來不是這樣的。我從來都不是什麼環保尖兵,也不是道德勇士,更不認為自己的謹言慎行,一舉一動可以改變天下,拯救世界。更經常是,像剛才買鮪魚,我也有脆弱,”不道德”的時刻。

我發現自己這樣的改變其實是有點不知不覺的。

法國環保部長有一次去開會,被記者報導他的司機在樓下等他,半小時之間沒有熄火,製造廢氣污染。打開當天世界報的經濟版,跨版頭條標題:學會如何在未來的天災中保護自己。內容是最近在巴里島開的世界環保會議,工業國家要列出多少預算才能預防未來因溫室效應可能引起的天災。法國經濟部長認為,經濟成長應該將環保污染的代價計算進去才是對的。

所有的事情越來越常被放在環保的放大鏡下檢視。電視報紙也幾乎沒有一天的新聞報導沒有跟環保有關的議題,法國在歐洲絕非環保模範生,相反地,許多實際行動上,法國遠遠不如鄰近的德國荷蘭。但是這兩年法國媒體與資訊慢慢地將環保意識放到我的生活裡來,朋友間也越來越常出現這樣的話題。

我正在讀一本介紹世界頂級風格旅館的書,入選的旅館幾乎都強調天然質材,環境保護。可是這樣的句子是否只是商業手段?許多環保姿態不過是一種商業手段,文化美容。例如,某位在馬爾地夫的旅館主人強調建材都是天然的:”房間的角落是由一根松木做為支撐,而這其實是電話線桿,是從加拿大來的…連土壤都從印度進口”。這位標榜愛護環境珍惜自然一晚要價上千美金的高級旅館主人沒想過”從加拿大印度進口”意味著釋放多少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

環保成了顯學,成了最好的文化美容品或是商業促銷賣點。腦筋動得快的商人早就搶先”流行”環保,擺出各種姿態,學會各種語彙,唯恐天下不知。

前一陣子有台灣商人將一輛古董車拆解,零件提供給藝術家創作,理由是這輛價值千萬台幣的古董車污染嚴重,為了響應環保,他將之捐出做藝術創作。我們看到他的照片出現在不少媒體上。我不懂一輛排氣量高的昂貴古董車如果已經不上路了,還是有它的古董價值,為何非得將它化零為整地拆成千萬片,再分給藝術家去搞創作就是環保?這是真正的環保還是”政治正確環保”?還是套一句有名的俗語:提籃子假燒香?

我想起剛才離開超市時的一個景象:我和一個先生擦身而過,猛然聞到他身後留下一股異味,流浪漢身上特有的異味。我轉過身去,看他慢慢地走近食品架,拿起一盒盒餅乾來看,又放回去。再往前走,又拿起一袋什麼來看,看了許久,很不捨得的,又放回去。

我遠遠地看著,心底一陣酸楚,手上的提袋越來越沈。

窮人富人,社會上每個人對責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有能力注重生活品質,是有品味的中堅階級,消費能力越強越高,是否就該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不,這個地球,自己的別人的孩子,付出同等的責任,公民責任。

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該是環保道德完美者,也不認為所有的行為目的都應該只放在環保的標準和視角去看待,可是你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還有多少是你可以做得到而未做的。

我從購物袋裡把優酪乳奶油鮪魚放冰箱,水果放果盤,牛奶放櫃子。裝過水果蔬菜的幾個塑膠袋一一收起,下次去超市還可以再用,雖然難免引人眼光,可是我漸漸不在乎這些眼光了。

環保像信仰,發自內心,但是也來自教育,來自認知,來自對現在的珍惜與對未來的承諾,不該強加道德或宗教壓力。心裡那份踏實安穩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

打看電視新聞,正在報導一本年底消費指南的小冊子。因為法國年終節慶是大啖海鮮美味的季節,消費量是平時的五六倍。小冊子是呼籲提醒民眾過年的海鮮食品消費。生蠔、淡菜、沙丁魚列為正常消費;龍蝦、小螯蝦、扇貝列為節制消費;鱈魚、野生鮭魚和鮪魚則盡量避免。

如果是在台灣,這分單子上的食品會是什麼呢?魚翅,鮑魚,還是烏魚子?還是我們社會始終不會出現這樣的小冊子,只會出現最美味高級餐廳的消費指南?

圖片:與本文無關. 這是Pierre Herme的甜點新作Exuberante.


(本文原載於康健雜誌.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urgog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